戴助听器的利弊
助听器的利弊: 对于失听者,他们既有共性,又因人不同而差异较大,其中, 有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,有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聋,有外伤性聋和药物中毒性聋, 有老年听衰退性聋以及各种病变引起的耳聋,这些聋的病因不同、程度不同、 还有失听频率段的不同,所以,对助听器的适配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。
1、 气导式助听器。由于是耳塞式或耳机,是将声音送给耳朵听,所以:
(1)受功率的限制只适应部分轻度聋患者。
(2)助听器的频率响应必须附合听力图的要求,即在需要补偿的频率必须达到失听dB的要求, 而在非重点补偿区必须同时衰减到要求,否则,出现了要么在需要补偿的重点补偿的不够, 要么在需要衰减的频段衰减的不到位,结果造成了声音小了听不见(重点补偿区), 声音大了又“耳振”(非重点补偿区)。因为在人们说的每一段完整的名子中,包含了 十分丰富的不同频率的成份,使用者总感到不清晰,不得劲。
(3)如果使用者偏至于神经性聋,这种气导式助听器很难挑起听骨链的振动 难以与内耳发生听作用,他对重度耳聋的作用微微。
(4)在补偿曲线不合适的情况下,耳机的声音越大,越容易引起昏晕或呕吐。
2、 人工手术耳蜗这是针对重聋患者解决助听的一种好方法,它的缺点是:
(1)手术前必须做出听力图,以确认他是否有残余的听神经,如果听神经不存在则无效。
(2)手术后的听力对不同频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,且1000HZ以下受损较重。
(3)目前的费用昂贵,不符合我国国情。
3、 骨导式助听器。它和手术式中耳植入产生振动的机理一样,也是以音频的振动直接作用 于内耳的耳蜗和听神经,它的最大好处是不手术,无风险,使用后不但对名个频率段的听力 没有损伤,还能充分调动起残余听神经的灵敏度,促进恢复听功能,通过头颅骨“听”声,没有 “耳振”或噪声,对重度失听者不昏晕,聆听清晰而且价格低廉,它的缺点是: (1)对失听达120dB没有残余听神经者无效。 (2)需要戴一个头卡(当然也可以将骨振器放在帽沿内以掩饰其外露)。